新棉花糖小说

13.第 13 章

何到关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棉花糖小说xmht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刘邦死去了,刘盈登基,就此开始和他的母亲进行拉锯。

刘盈其人,虽然后世很多人要么觉得他是软蛋要么觉得他是二百五,但就做皇帝这件事本身来说,他干的还可以。

文化上,废除了不允许大家私藏书籍的“挟书律”,书籍不再只有官方可以保存,文化重又流向民间。

经济方面,卖爵。可能大家看到卖官鬻爵相关印象就不太好,但这时候的卖爵和我们认知里的不太一样,主要还是为了促进经济而进行的某种政治手段。

中国古代的贩爵史往上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期,始皇四年,有蝗灾大害,百姓捐千担栗米,可以得到一级爵位。

这次卖爵的目的很明确,主要为了合理吸纳更多粮食来度过蝗灾,属于偶然事件。

惠帝朝再次启用了这项举措,惠帝元年,提出“民有罪,得买爵三十级以免死罪”。一些朋友不解其意,其实核心要点在于“免死罪”这三个字。

现代社会距离封建王朝那个贵族阶级可生杀予夺的时代太远,我们无法体会当时人那种战战兢兢的生活状态,但对他们来说,花买爵三十级的钱可以免死罪,粮食换命,不要太划算。

三十级太多了,几乎是普通小吏几百个月的俸禄,但至少可以保证某些商贾、大臣这些不缺钱的阶级在遇事时可以活下去,属于有钱人的内部游戏。

惠帝五年,有灾情,六年,就是“令民得卖爵”,大家都可以买啦。这一举措在当时算善政,普通人为了寻求地位、免除处罚,会心甘情愿将大量的粮食上缴,可以预见的好处就有这么几点:

首先,官府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粮食储备。国家有粮食了,赋税就可以收得少一点了,因此刘盈可以恢复十五税一;

其次,粮食在任何时候都是生活必需品,大量粟米流通起来,经济便也流通起来,逢灾年荒年,官方便可调控粮价,维持稳定;

最根本的,人们为了拥有更多粟米,会积极投身于农耕事业,专注耕耘,提高生产积极性。

在小农经济的时代,这样大范围的粮食流向国库能带来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于是这一政策在文景朝也被采用,当时的“入粟拜爵”,就是捐粮免罪,但文帝朝又多了一个军事边防的军备目的,景帝朝则对此操控更细微。

这一阶段,爵位虽有泛滥,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理想状态下便能达成晁错所说“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时有军役,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的民生状态。

到了刘宏,啧,要么说人家是汉灵帝呢,真·卖官鬻爵出现了,他直接来了一个关内侯以下至光禄勋下属虎贲羽林皆可用钱财买到,还搞投标,得到的钱全进自己口袋留着耍了。

祖宗们卖爵主要是为了微控,对贩出的爵位也比较有数,只有你是真的要钱真的卖官啊!

这么一玩,累卵之危的东汉很快就承受不住了,大汉四百年,就此告终。】

“也算守成之君了,”刘邦难得赞儿子一句,很快又注意到其他,“大汉便大汉,东汉又是个什么说法?”

“许是略有风波,又遇中兴之主。”吕雉并没忘记天幕所言儿子与她拉锯之事,语气淡淡。

“不错不错,除了那灵帝小子太废物,走得实在不体面,这么些年也尽够了,”高祖举杯,“来!共贺我汉家四百年天下!”

【总体来说,刘盈搞业务算是平庸皇帝里较好的一波,但我们对其评价两极分化挺严重,主要在于“为君”和“为子”的矛盾。

提到吕雉汉惠帝,避不开的关节是戚夫人与赵王之死,大家都挺熟悉的,或者说这种关于“宫廷秘闻”、“后宫撕逼互相折磨”的故事向来被传得最广,男人们不断把它写进史书笔记故事里,宣扬一个得到权势的女人向情敌复仇时有多狠毒。

刘盈刚登基时,大家还保留了一些体面,吕雉虽然烦戚姬母子俩,但刘如意仍好好做着他的赵王,戚姬也只是被关进永巷舂米干活,不管生活状态怎么样吧,至少都活着。

刘邦早告诫过戚姬“吕后真尔主”了,然而她既听不懂也闲不住,没事搁那唱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她要是抱怨吕雉也就罢了,却还是惦记着“子为王”,属于想不通了非要上点眼药,表示我儿子如今依然是王,而“当谁使告汝”在上位者的理解下就演化为了依然想要串联宫中与赵王,甚至是鼓动刘如意造反。

吕雉与戚姬的斗争,说到底和营销号所说的“大婆打小三”没什么关系,谁会管同事宠谁爱谁?但如果同事宠爱有加的那个人打算把她和她儿子踢出股东会,那情况又不一样了。

太后回忆起当年储位动荡,深觉母子俩不能再留,终于开始动作。

之前说过,刘邦在死之前对刘如意的安全做了一定安排,所以刚开始吕雉召赵王还京不太成功,屡遭拒绝。

周昌果然就很勇,直接和使者说我听说太后怨恨戚夫人,把赵王召回去就是想把他宰咯,不敢让他去,而且赵王病了,去不了。

回复使太后大怒,先把周昌弄回来再让赵王来京,刘盈一听不得了,亲自去迎接刘如意,衣食住行都和弟弟一起,生怕一不留神弟弟就被老妈给害了,但没防得住。

后来又亲眼见证母亲把戚夫人制成“人彘”,大哭,直接病倒了,跟他妈说这简直不是人干的事儿啊,我作为你的儿子没脸管天下了,从此以后便沉溺享乐,不再管朝事。

因为这句话,吕雉被古人骂了千年狠毒,刘盈又被现代人骂了几十年生他不如生块叉烧,但把这段故事剖开看,本质是年轻的儿子与盛年的母亲争夺权柄的一种交锋。

刘盈在这段历史中的“仁”看起来已经完全超出了大家理解的范围,你妈为你费心筹谋,你在这里搞背刺给敌人送温暖,看起来傻得有点荒谬了啊。

但这种近乎荒谬的“仁”,正是刘盈要表现出来的。

吕雉前期的政治风格我们是清楚的,很强烈哈,当年和刘邦一起搞死不少人,把大臣剁肉酱分下去震慑,大家不说恐惧,至少也有点怵她。

——这时候,新帝表现出的和善温厚就很能吸引人了。

一个名正言顺的正统帝王,对曾经和自己有纷争的弟弟都如此友爱,甚至会为敌人的死去流泪惶恐,对太后的狠心深恶痛绝,好一个能让臣子们依偎的宽大肩膀!

除了压不住强势的母亲外,简直是最好的保护伞。既然新帝抗衡不了太后,他们这些势力加入他,不就成了么?

世上也许有无缘无故的圣父,但刘盈绝对不是那种人。他也并不是所谓的基因突变,一对老虎生出只小绵羊,而是从登上帝位后,就目标明确地直指其母了。

比如刚刚我们提到的“买爵三十级以免死罪”这一政策,推出于惠帝元年冬,政治背景是刘如意死后不久——太后刚杀完赵王,大家非常慌乱,生怕曾经为赵王说过话的自己遭殃,皇上就给了一条赎命的法子。

啧啧,这不得日夜感念君王恩典吗,顺便还要骂几句太后狠心。

就像把曾经为自己死谏的太傅一脚踢开一样,刘盈为了自己的声名,并不在乎母亲如何。太后越刚厉,越能显现出他的宽和善良,臣心所向,善名远播。

这样将母亲当做踏板的举动,谁能说他不是刘邦亲子?】

吕雉微笑着将酒爵置于案上,轻碰一声,群臣俨然低头。

“皇帝为人君,自然要个好名声。”

刘盈面白如霜,看堂下众卿之态,他便能知晓自己已失败,宽和仁慈固然好,但有些恐惧刻在心上如影随形,哪怕忘却,一个照面便能再忆起。

太后轻轻扫过一眼:“皇帝失态了,且去休息吧。”

【所谓刘盈被戚姬吓到从此不理朝政这个说法,一般认为是后世为了抹黑吕雉故意塑造刘盈的受害者形象,赵王母子头两年就死了,惠帝后面几年还是干了活儿的。

他的早衰,更多意义上是发现自己实在掰腕子掰不过吕雉,心里又怨给权力的老爹又恨不放权的老妈,愁苦日久而亡。

情感上大家唾弃他的叉烧行为,理智上也不太能理解他的迂回操作,因为还是很叉烧。

一个皇帝仁弱不可怕,恐怖的是他将仁作为武器,只对准母亲,打压太后抬高自己,再深究本性,依然不是刚直帝王。

但好在,他很快便死去了,没添几年堵。

其实戚姬之死在这段历史中占比实在不大,论起狠毒来,中国古代男人发明的折磨人的酷刑多了去了,凌迟,剥皮,炮烙,以开水烫人,然后用铁梳一次次细细梳下血肉,秦末大家野性未消,项羽还要把刘邦老爸煮成肉羹呢,为什么只有人彘一直被提及?

男人对女人的窥探欲造就这一切,一个曾经鲜活的美人变成这样,对他们来说既满足了猎奇心理,又让他们认为两个女人争风吃醋以致虐杀情敌,可以把“政治”降维成“宫斗”。

于是他们对这个故事大书特书,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神态,去放大这一切,妖魔化这个执政的女人,一代又一代书生的笔,记载一个又一个女主善妒而恶毒,诛情敌,掐亲女,淫//乱朝堂,真真假假,混于纸上。

但没关系,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惠帝死后,依然是吕雉的时代。】

新书推荐

离人终成相思意闺蜜齐穿书,太子将军成弃夫千万别惹,疯批皇后手段狠表妹不欲攀高枝重生大庆:咸鱼公主只想赚钱旅游三魂七魄归位这个修仙过于日常谬接瑶华枝重生归来,王爷要娶吗两次抛弃替身仙尊徒弟后他黑化了穿越恶女称霸,专收恶人库房综影视之从安陵容开始当卷王穿越三国:姐妹同心哇!女总裁是皇帝寻找轮回的你横空出世的娇帝君菜窖通古今我让落魄王爷反败为胜穿时空的女将军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我是主母,也是孟婆修仙之我让剑圣入赘疯批奶娃又在虐渣渣嫡妹抢世子?我嫁权臣小叔当婶婶从冒牌上尉开始成为帝国皇帝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农门贵妻,离家四年的夫君成太子了废柴逆袭指南:捡个魔神当外挂姝宠腹黑小阎王,带着剧透狗转世了万界神豪:咸鱼倒卖记悍女麴凰驭龙婿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神偷为尊:逆天夫君,请别拽开局就报仇我能统御万鬼死遁五年,被初恋陛下抓回来折红鸾太子流放,锦鲤婢女随行超旺他我一绿茶绑定人夫系统?不合适吧小师妹生来反骨,女主掉坑她埋土空间通古今,搬空全村去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