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棉花糖小说【xmhtxs.com】第一时间更新《重回初三之系统逼我当学霸》最新章节。
寒假放假前,数学竞赛班进行了最后一次选拔考试,也是高联一试的模拟测试,试题基于高考数学的知识点,但是增加了一部分拓展知识和拓展题型,思考量和计算量都要大于高考,通过的同学才可以继续下学期二试内容的学习。
用高老师的话说:“一试的内容是在高考框架内的,如果这块都不能快速掌握,说明不适合搞竞赛,就没必要学二试浪费时间了。”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听起来总是有些残酷。
在数学竞赛班,秦以安一直感觉压力很大,每节课都在输入新东西,让她不得不在课余花费大量的时间复习、做题、预习,生怕一个没跟上下节课就听不懂了。在这里也真的能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距,真的有人随便自己看看书就全会了,还有人说自己之前暑假30天就全学了一遍。
秦以安感觉每次接近竞赛培训那个教室,挫折感和失败感就开始紧紧围绕过来,将自己包住,要奋力地挣扎,才能从中找寻到一点喘息的空间。在这种压力下,甚至会感觉平常做班里的作业特别轻松,日常作业都成了拿来放松的调剂。
努力当然是有收获的,在本次模拟测试之后,秦以安成为了数竞班仅存的46名学生之一。如今应对普通高考数学试卷,完全可以达到130分以上,于此同时由于学习的知识面更广、探索深度更深,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都得到了大幅的锻炼和提升。
更重要的是这种每天和困难打交道的日子,很好地锻炼了她的心态,从一开始的焦躁不安,变得越来越平静、专注。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陷入自我指责的内耗中,而是专注眼下这道题,直到想出解题方法为止。
系统在这个时候才发布了进入数竞班以来的第一个任务,【临时任务:在6月的数学竞赛省预赛中脱颖而出,获得进入联赛的资格,成功奖励10000米。】
“居然不是强制任务?而且数竞班考试这么多次,你居然都没出了不会为难亲亲哒。旺旺发布的任务都是亲亲心目中真正想要达成,也确实可以完成的目标哦。】
是这样吗?自己想要做什么,就有系统出来督促自己做什么?听起来很不错。
*
竞赛生的寒假尤为短暂,利用这难得的一点休息时间,秦以安重点思考了自己的自媒体大业到底该怎么做。
此前虽然注册了微博,发了一些图片和视频,但几乎毫无动静,仅有的几个粉丝也都是亲友。看来即便在这个竞争没那么激烈的自媒体1.0时代,想要做出名堂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便看起来遍地都是机会,但要真正捡起来为自己所用,也还是需要能力的。
分析没有动静的原因,大概是两个方面:
一是内容层面,比较单一不成体系,没有清晰的定位和自己独特的优势,让别人认识到为什么要关注自己;
二是营销层面,如今的社交媒体还没有后世的大数据推荐模式,没有关注转发,没有自我营销,是很难让别人看见自己的。
秦以安把自己的账号定位为,分享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和所思所想。这种日常向的内容这个阶段还很少有人做,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普通人的日常没什么好分享的。
但是秦以安很喜欢看这类内容:如果是熟悉的日常,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经历,产生共鸣的兴奋感;如果完全不了解一个事务,也可以从其他人的分享中,走入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内容发布形式也可以更优化,因为网速偏慢,视频的制作门槛也更高,照片和图文在这个时期才更为普遍。秦以安给自己设置了两个固定栏目——
每周写一篇文章,像博客那样,记录自己的随笔,或许是一本书的读后感,对新闻热点的看法,自己总结的学习方法,最近的烦恼倾诉等等,总之真实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虽然预料到未来更成熟的自己看到会有些社死,但是回忆起从前的自己也会很有意思。
每周发布一个图文plog,记录这个星期做过的各种有意思的事,或许是做完的一厚摞试卷,食堂上新的奇葩菜,学会一个新的滑板动作,怎么都搞不懂的一道难题等等,是对生活本身直观的记录。为此,秦以安买了一个小型卡片相机,毕竟不能在学校里明目张胆用手机拍照。
至于视频,就只在有特殊活动或者特别创意的时候拍摄,不过更高难度的视频拍摄手法和剪辑技巧要继续学起来。
至于营销方面,如今她肯定没有精力和金钱去做营销,也没有这个必要。
秦以安打算一方面从亲友入手,在不惹人反感的前提下,适当在亲友群传播,如果引起大家兴趣,转发之后再由他们的亲友进一步向外扩散,就可以形成一个长链传播,让更多人看到;
另一方面是多渠道运营,中文社交媒体始终没
天才一秒记住【新棉花糖小说】地址:xmhtxs.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