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哥流浪记》转载请注明来源:新棉花糖小说xmhtxs.com
至正二十一年六月,朱元璋被小明王韩林儿封为吴国公,就在朱标和朱元璋见面的第二年,也是朱标六岁的时候!
现在呢,朱标已经是世子啦,见过朱元璋手底下那帮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以后大明建立后的开国功臣。特别是常遇春这位未来岳父,可得好好关心关心。
其实啊,根本不像电视剧演的那样。朱标哪有那么多和这些武将见面机会啊,大部分时间都在前方带兵打仗呢,要么就是在被攻打下来的城镇驻守布防。
那种武将聚集一大帮像兄弟聚在一起吃饭喝酒的场景,估计得是建国以后才有吧。
谋臣倒是有几个见过好几次,像李善长,刘基等人。但朱标也是除了处理事情必要的沟通外,也没太多想说的话,可以和这些人聊。一是自己年龄,不愿意暴露太多自己的想法,也是想隐藏自己穿越来的身份。二是懒得应付那些蝇营狗苟的破事。朱标这么稳的未来大明继承人,根本不需要巴结他们。
说实话,除了刘基这个人之外,其他人朱标都看不上,朱标心里暗自思思纣道“以后这些文臣会咋样?现在还不好说。不过呢,明朝的历史我还是知道点的,也了解文臣是什么尿性。”
朱标继续想着:“我只要把武将把控好就行啦,毕竟武将都是靠实力一步一步拼出来的,可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培养出来的,那可是需要带兵打仗的经验呢!”
时光如梭,光阴似箭,如今的朱标到了九岁的年纪,九岁的朱标也是谨言慎行。
也许,是朱飙前身的记性的缘故,或多或少对现在的环境有点陌生感吧!
朱标有什么事都是独自考:“哎,正所谓言多必失,不说就不会因为说错一句话,用一万句话来弥补,那岂不是自讨苦吃?”
“等以后长大一些,有了自保之力再做他想吧,不然,像历史中那些英年早逝的人一样,早早离开人世,那可就亏大了。我特么的好端端的被雷劈,真是造了什么孽啊!”
“世子,夫人让我叫你过去。”
朱标冷不丁被这道声音吓得回过神来,转过头一看,原来是娘身边的丫鬟小玉儿。
“好,我知道了,马上就过去。”朱标坐在凳子上,不紧不慢地回答。
“世子,那小玉就先告退了,过去和夫人说一声。”小玉儿缓缓地退了两步,然后才转身离去。
“这古人可真讲究,礼仪培训真是无懈可击。”朱标摇摇头,喃喃自语。
朱标起身走出房间,在大帅府的过廊上慢悠悠地走着。不对,现在应该是国公府了!
“娘,你找我有何事啊?”未等进门,朱标的说话的声音先从门缝里传了进去。
“你这孩子,难道非得有事才能找你不成?”马秀英满脸笑容地回应道。
“嘿!老二居然也在啊!来,快叫大哥~”朱标一脸坏笑,调侃着。
“别欺负弟弟哦,弟弟还小,说话都还不利索呢。”马秀英轻轻拍了下我的手,笑着坐在椅子上说。
“娘,你干啥呀,我就是逗逗二弟嘛,小孩子不就是用来逗的么?”朱标一脸好奇地看着二弟朱樉,每次见到他,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好啦,标儿你就别瞎扯了,你这些都是跟谁学的呀?”马秀英嗔怪地说着,还数落起我的不是来。
“这有啥啊,我一没说脏话二没骂人,只是实话实说而已,娘,这你也要生气嘛?”朱标眨巴着眼睛,委屈巴巴地说道。
马秀英看着又在我搞怪的样子,无奈的笑着道“行了行了,你就消停点吧听说你把宋廉气走了”
“我没有啊,就是在讲学的时候多提了几个问题吗”朱标一脸无所谓的道。
这时候,马秀英也是一脸好奇的问道:你都提了什么问题?能把宋先生给气走。”
“我呀,讲学时我问先生,世上是先有的鸡还是先有的蛋呢?结果,宋先生没回答上来。”朱标一脸嫌弃的说道。
马秀英也木讷的思考起这个问题了轻声细语的说道:“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朱标一看乐了,用自己现在那可怜的小手刮了一下二弟的鼻子准备跑路,也不忘心腹诽道:“你们慢慢想去吧,我先乐呵乐呵,上辈子十几年学习上课,现在到了这里还来,这谁顶得住啊!受得了嘛!”
出门了马秀英还没回神,坐那儿抱着二弟思考。
“大明也算是一个出色的朝代,马皇后那在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代贤后啊。老朱虽然说有点小心眼,那对朱标也就是我,那是好的没话说了。算了,不想这些没用的了事。既然来了,怎么能够不做点事情。”想到这里,朱标傻笑着发出声音,看了一眼周围没人后,急步回到自己的住处。
时间如梭,转眼即逝,现在已经到了至正二十三年,现在朱元璋已经是吴王。每次战役结束后,都需要处理战争带来的各种善后事宜,如安葬死者、救治伤者、重建城池等。
作为朱元璋的长子,朱标也会参与这些事务的处理,协助老朱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这时的朱标作为世子,需要学习治国理政的知识和技能,研读经典著作以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治理水平。
至正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应天外滩江北大桥,此时率主力船队赶到的陈友谅,发现桥是石桥不是木头桥,因此中了朱元璋的伏兵之计,陈友谅见大势已去,大败后逃向九江。
至此,老朱又为朱标打下一片江山,占领安庆和信州。老朱这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直接攻打陈友谅的老巢,收下了江临和歇阳。
这时候,张士诚这犊子吧,不讲武德,背后搞偷袭。要摘朱元璋的桃子,这可把老朱气的不轻,开始和张士诚打了起来。
朱元璋正和张士诚火热交战中,陈友谅却趁机集结大量的兵马。多达六十万左右,陈友谅带着这六十万大军直接南下攻打洪都。
此时的朱元璋腹背受敌,他只能派遣朱文正挂帅出征。正是朱标的堂兄朱文正,老朱的侄子。朱标和朱文正见过几面,聊过几句。是个很有才能的人,战斗时更是勇猛无比。
但就是性格有点放荡不羁,朱文正在战斗前还招来了歌姬寻欢作乐。不过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朱文正看到陈友谅大军来袭。
兵临城下后。朱文正却在此时鼓舞军心,战斗前召开军事会议。难以想象平日吊儿郎当的朱文正却在关键时刻有所担当。
“城在人在,我等誓死守护洪都城。”朱文正在战前动员喊出响亮的口号。
朱文正又立即分兵守住要害,将仅有的2万人马兵分五路,各自把守到洪都的五个城门口。
朱文正命令士们:“一定要严防死守五个城门,不要让敌人攻破城门打进来。”
就这样,洪都保卫战正式打响。
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压境,对城墙一泼接一泼的不停攻击。双方打的你死我活,守城的在等待援军到来,拼命的死守城墙;攻城害怕援军太早赶来,不要命的猛烈攻击。
朱文正亲自登上城楼,为了鼓舞斗志,率领亲兵和士兵们一起战斗。就算是用身体拖也要拖到援军到来,用手中卷刃的大刀挡住了一轮又一轮的进攻。
陈友谅的军队实在太多于自己守城这方,朱文正也双拳难敌四手,与其一同守城还有以后的大明名将邓愈,赵德胜等人。
朱文正让邓愈带领剩下的火枪队绕着城墙,对着陈友谅的大军不停的点火射击。自己带着士兵正面防守反击,大家都是不要命的在战斗。
战场上杀声震天,硝烟弥漫。陈友谅的军队在朱文正和邓愈等率领的士兵猛攻下,逐渐陷入混乱。
朱文正身先士卒,他挥舞着长剑,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阵,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地。邓愈则率领着火枪队精锐,如旋风般驰骋在城墙上,他们的冲锋让陈友谅的军队防线摇摇欲坠。
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面对着朱文正和邓愈等人的顽强反击,开始显得疲惫和无力。士兵们的士气逐渐低落,防线不断被突破,战场上到处是倒下的士兵和破碎的旗帜。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陈友谅军队的败势已经无法挽回,他们最终只能选择撤退。朱文正和邓愈等人乘胜追击,不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
陈友谅被打的郁闷的说道:“朱元璋的座下猛将如雨,有此等部将,何愁大业不兴,若是为我所用,势必一扫天下。”
就这样,打来打去的整整打了三个月啊,如同一部惊心动魄的战争史诗!
当朱标得知这个消息时,不禁陷入沉思:“谁能如此轻松地用区区五百一千人便能攻下一座城池?陈友谅可是率领着六十万大军,苦战三月仍未能攻克,六十万哪!陈友谅能够登上这个位置,难道会是个草包吗?亦或是有钱人家的傻少爷?显然都不是,在这乱世中称王称霸的,无一不是有头脑的狠角色。”
朱标也是为自己的苟道精神而感到自豪的道:“还好我聪明机智,没有过多的轻狂与造作,只是默默地发展自己的实力。历史终究只是历史,它所记录的事情不过是提供一些参考罢了,切不可过于较真。”
时局动荡,瞬息万变,如同风云变幻的天空,让人难以捉摸!
陌凡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棉花糖小说xmht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